正如我們所熟知的,在中國的傳統(tǒng)藝術中恰恰是以線作為造型基礎和最重要的藝術表現(xiàn)語言。從上古彩陶紋樣和原始洞窟壁畫中的那些抽象化、符號化的線,到組織嚴肅規(guī)矩的夏鼎商彝上的線,再到春秋戰(zhàn)國時代的銅器、漆器上放蕩不羈的線,漢代畫像石上質樸、雄勁的線……可見這種對于線的描摹自古以來就是人們關注的焦點。在傳統(tǒng)的中國畫中,更是強調在線的組織上“疏可跑馬,密不透風”。
通過線條的粗細、濃淡、長短、快慢、干濕、虛實的變化中求得統(tǒng)一的美感。其中永樂宮的壁畫對于線的運用達到了登峰造極的純熟境界。運用流暢,富有彈性,淋漓灑脫的線條,形成了節(jié)奏和韻律的美感,壁畫具氣勢磅礴、統(tǒng)一和諧的藝術美感躍然而出。
當然傳統(tǒng)藝術并不局限于繪畫,中國的書法、音樂、舞蹈對于線形及線性的關注都是十分強烈的。而這種在藝術審美上的追求也自然而然地延續(xù)到了人們日常生活的住宅中。在中國傳統(tǒng)建筑里,最常見的裝飾語言就是以原始幾何紋樣線性造型作為基礎的,對于窗格、欄桿、花磚、花墻等等部位的圖案性裝飾。在強調室內空間是室外建筑延伸的觀念下,這類型的裝飾手法也自然成為了桑拿洗浴設計的主題,普遍應用于梁柱、斗拱、天花、墻壁、門窗、地磚等處。
無論是小木作中組織精到的線條,還是鋪地中精美多變的幾何紋樣,或是彩繪裝飾中的圖樣,線形都是以裝飾形象承載者的面貌出現(xiàn),貫穿于整個洗浴設計空間之中。憑借著這種對于線形的共同喜好,我們很難說洗浴裝飾藝術風格對于中國文化來講是完全陌生的。這種風格雖然產(chǎn)生于迥異的文化背景之下,但由于其自身對于裝飾語言的選擇上與東方傳統(tǒng)藝術的相似性喚起了國人的熟悉感,使得他必將不會受到過多審美心理上的排斥,相對于西方其他裝飾風格而言更容易被接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