城市人每天打交道最多的,大約除了住宅,就屬餐飲場所和辦公室了。中國人自古就講究吃,孔子他老人家曾經日過“食、色,性也。”從天性上肯定了人追求吃的合理性。又說“食不厭精,膾不厭細”,這是進一步論證了人要吃得愉悅精細的正確性。國人注重餐飲空間環(huán)境是有傳統(tǒng)的,古代的小說里說人下館子,必定是“找一精潔之處”。許多酒樓飯店中還有藝人演出,也是讓客人在此即能全方位滿足眼耳鼻舌之所欲?,F(xiàn)如今雖然黑暗料理界也算大行其道,可是哪怕再死忠的黑暗料理粉絲,除非經濟條件不允許或性格極度小眾,也不會在路邊攤請滿月酒,或者是帶女朋友到蒼蠅小館過情人節(jié)。人們要美食,還要美器一一精致的餐具、造型優(yōu)美的桌椅,而不同性格不同品位的空間氛圍,也一樣在食客追求的范圍之內。
餐飲會所設計在國內室內設計中是門檻比較低的。高級酒店的設計名利雙收,可卻不是人人都拿得到的;博物館美術館盡顯大師風范,所以不是大師通常只能望洋興嘆;醫(yī)療文教,專業(yè)性又比較強。只有餐飲空間,涵蓋范圍廣,餐廳會所、酒吧茶室、咖啡廳夜總會都在內,活兒又多,這些場所的室內設計都要與時俱進,換季換手就要改頭換面;空間以小規(guī)模為主,看起來也比較簡單,于是似乎人人都能做,也成了不少設計從業(yè)者養(yǎng)家糊口必備的“萬金油”項目。實際上,餐飲空間要設計好并不容易。
曾聽一位設計師笑談,餐飲空間設計有四重境界。第一重境界是功能布局排好,儲藏、廚房、用餐區(qū)、等候區(qū)、洗手間,大小要合適,排布要合宜,不能讓經營者和客人感到別扭。第二重境界是軟裝配飾和諧適度,材料、色彩要與空間匹配,適當考慮節(jié)能環(huán)保的需要,很多時候為追求所謂奢華高貴的效果濫用某些材質或顏色,反而會流于庸俗:而那些身處名勝山水景觀中的空間,更不宜以華麗的裝飾中淡天成的美景。第三重境界是體現(xiàn)空間的文化性和地域性,中國乃至世界各地的名菜佳肴,往往都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、用餐習俗和禮儀,以及獨特的地域特征,設計中應當對其有所表達。第四重境界則是營造屬于餐飲品牌的標識性與特征性,使空間擁有專屬的身份形象,能夠在諸多同類品牌中被清晰便捷地區(qū)分出來,并為熟客帶來品牌歸屬感。如果以這樣的標準衡量,縱觀近年來國內餐飲空間設計,作品可謂多如牛毛,但能將這四重境界通關的,卻還、是鳳毛麟角。